-
【概述】
背痛是指背部由某种原因引起疼痛的一种自觉症状。本症还可痛及肩、胸、心下、腰部。
本症可见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性脊椎炎、骨质增生症、结核性脊椎炎、脊椎外伤及椎间盘脘出、腰背筋膜炎等。
-
【症状】
(1)风寒侵袭:背痛板滞,牵连颈项,项背强痛难以转侧,兼见恶寒、头痛。舌苔薄白脉浮紧,或弦细而紧。
(2)气血凝滞:背部痠痛,入夜尤甚,活动后痛减,多见于老年入或久病体弱者,舌青或黯,苔白,脉沉细或细涩。
(3)肾阳亏虚:背部冷痛,腰膝疲软无力,畏寒,大便溏薄,小便清长。舌淡,脉沉迟。
-
【病因分析与鉴别】
(1)风寒侵袭,多为素体虚弱,风寒客于肌表,侵袭太阳经脉,寒主凝滞,太阳经气不通,气血运行不畅,不通则痛,故见背部痛板滞,强项强痛、肩背不舒。本症的特点为:背痛板滞,兼有恶寒,头痛,脉浮紧。
(2)气血凝滞,多发于老年入或久病体弱者,气虚血少,气不足则无力推动血行,血流不畅,经络失养,则背部痠痛。本症的特点为:背部痠痛,入夜痛甚,活动后减轻,其脉沉涩或沉细。
(3)肾阳亏虚,多由于年老或素体虚弱,肾阳不足,经气不通而致脊背冷痛。其特点为:背部冷痛,兼有畏寒、便溏等阳虚的症状。
-
【艾灸取穴】
灸序 | 穴位名 | 参考温度(℃) | 参考时间(分钟) | 备注 |
---|
第1天 | 中脘 | 54 | 50 | 单穴 |
足三里 | 48 | 40 | 双穴 | 神阙 | 54 | 60 | 单穴 | 第2天 | 期门 | 52 | 40 | 双穴 |
太冲 | 48 | 30 | 双穴 | 悬钟 | 48 | 30 | 双穴 | 第3天 | 大椎 | 52 | 40 | 单穴 |
命门 | 54 | 60 | 单穴 | 神阙 | 54 | 60 | 单穴 | 第4天 | 大杼 | 54 | 50 | 双穴 |
膏肓 | 54 | 60 | 双穴 | 神阙 | 54 | 60 | 单穴 | 第5天 | 膈俞 | 54 | 50 | 双穴 |
血海 | 48 | 30 | 双穴 | 气海 | 54 | 60 | 单穴 | 第6天 | 肾俞 | 54 | 60 | 双穴 |
关元 | 54 | 60 | 单穴 | 委中 | 48 | 30 | 双穴 |
注:1.每日重灸膏肓穴;
2.在背上找压痛点,每日灸之。 -
【艾灸体会】
艾灸治疗背痛具有较好疗效,艾灸具有祛邪通络,行气活血的作用。平时应进行科学的适当的锻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