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【概述】
皮肤瘙痒症临床上一般分广泛性和局限性两类。是一种无原发皮损的瘙痒性皮肤病。在临床上较为常见。多因湿热蕴于肌肤,复感风邪,不得疏泄,营卫失和所致;或因血虚生风,化燥,肌肤失养所致。前者以青壮年人所患为多,其证多实;后者以老年人为多见,其证多虚。
-
【症状】
皮肤阵发性瘙痒,往往以晚间为甚,难以遏止,每次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。痒处可一处或多处,甚至遍及全身,搔之不休。皮肤可见抓痕,表皮利落,甚至皮破血流,并伴有疼痛,皲裂,潮红,湿润,血痂,甚则皮肤增厚,呈现色素沉着,湿疹化或苔藓化样变等。常常伴有夜寐不安,白天精神不振等症。
-
【艾灸取穴】
灸序 | 穴位名 | 参考温度(℃) | 参考时间(分钟) | 备注 |
---|
第1天 | 肺俞 | 47-52 | 50 | 双穴 |
| 曲池 | 45-48 | 40 | 双穴 |
| 大椎 | 47-52 | 50 | 单穴 |
| 神阙 | 48-55 | 50-70 | 单穴 |
第2天 | 膈俞 | 47-53 | 50 | 双穴 |
| 血海 | 42-48 | 40-50 | 双穴 |
| 神阙 | 48-55 | 50-70 | 单穴 |
第3天 | 中脘 | 48-54 | 50-70 | 单穴 |
| 足三里 | 45-52 | 50-60 | 双穴 |
| 三阴交 | 42-48 | 50 | 双穴 |
| 神阙 | 48-55 | 50-70 | 单穴 |
第4天 | 风池 | 42-48 | 40-50 | 双穴 |
| 悬钟 | 45-48 | 40 | 双穴 |
| 神阙 | 48-55 | 50-70 | 单穴 |
注:以上穴位循环灸。 -
【按语】
艾灸治疗本症具有较好的疗效。患者要祛除诱因,避免不良刺激,忌食辛辣、鱼腥发物等刺激性食物。调节情志,保持心情舒畅,适当调节寒温。内衣要宽松,宜穿棉织品或丝织品,不宜穿毛织品和化纤织品衣物。瘙痒处避免搔抓、摩擦、热水烫洗,或用强碱肥皂洗涤。
-
【案例】
陆某,男,48岁。
主诉:患有皮肤瘙痒症一年有余。1年前不明原因全身瘙痒,起初轻微,渐渐增剧,每日发作次数不定。晚间睡前,容易发作,每次数分钟至数小时,发作时常搔抓,直到划破解痒为止,也曾于多家医院就诊,均诊断为瘙痒症,中药、西药都用过了,病情不见好转,反而逐渐加重。
治疗:予以隔物灸仪施灸,配合中药治疗。艾灸处方:1日,灸肺俞、曲池、大椎各50分钟;2日,灸膈俞、血海各50分钟;3日,灸中脘、足三里、三阴交各50分钟;4日,灸风池、悬钟各50分钟;以上穴循环灸,每日加灸神阙穴60分钟。灸疗1周后,困扰一年的瘙痒症状逐渐得到了缓解。嘱其继续灸1月巩固治疗。随访1年未复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