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灸对皮肤萎缩的方法

  • 【概述】

    皮肤萎缩是指皮肤变薄,光亮,皮肤表面纹理消失或异于正常。《素问》中记载:“肺热叶焦,则皮毛虚弱急薄”,简单描述了本症的病因,同时外感毒邪或气血虚弱等也可以导致皮肤萎缩。
    本症在临床中主要见于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,内分泌失调,药物、激素使用不当的患者。
  • 【症状】

    (l)毒邪侵淫:病初有皮肤丘疹样病变,之后中央迅速凹陷萎缩,正常纹理消失或仅留轻度皱纹,以颜面、胸背、肩部散在性发生,伴有发热,头痛,口渴,大便干,小便短赤,舌红苔黄,脉数。
    (2)寒凝血瘀:萎缩多呈带状,多出现在四肢部位,皮肤变薄,光滑,凹陷,颜色晦黯,皮肤发凉,舌淡紫或黯红,苔薄白,脉沉迟。
    (3)气血虚弱:皮肤凹陷,失去正常的纹理,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,病变部位可以逐渐扩大,同时伴有纳呆、便溏、面色不华,舌淡苔腻,脉细弱等症状。
    (4)肝肾阴虚:主要发生在颜面部,多见于中老年人,面部皮肤松弛,出现皱纹,同时伴有耳聋耳鸣,头晕眼花,舌红少津,脉沉细等症状。
  • 【病因分析与鉴别】

    (l)毒邪浸淫皮肤萎缩与寒凝血瘀皮肤萎缩:两者均属于外感实证,前者由于感受邪毒,侵淫局部肌肤,使局部皮肤逐渐萎缩,同时伴有病变部位呈淡红色或发亮及皮肤的纹理变化等;后者主要是由于寒邪外袭,经络气血运行不畅,日久出现肌肤萎缩,病变部位多见于四肢末端,同时伴有四肢不温,舌淡,脉沉迟等症状。
    (2)气血虚弱皮肤萎缩与肝肾阴虚皮肤萎缩:两者均属于虚证,前者是由于气血化源不足,环流不畅,皮肤失去濡养而发生萎缩,萎缩部位颜色晦黯,面色不华,食欲减退等;肝肾阴虚多见干中老年患者,由于肝肾阴虚,精血不足,肌肤失去濡养,日渐萎缩,且萎缩的皮肤松弛,出现皱纹,皮肤晦黯干燥,颜面部多见。
    皮肤萎缩一症,一方面是由于肝肾气血亏虚不能营养肌肤引起,一方面是由于外界刺激引起。在治疗过程中应当详细分析,逐步治疗,否则欲速则不达,同时还要注意同衰老皱纹,妊娠纹等生理性皮肤萎缩进行鉴别。
  • 【艾灸取穴】

   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(℃)参考时间(分钟)备注
    第1天大椎5240单穴
    曲池4830双穴
    合谷4830双穴
    患处5250
    第2天中脘5450单穴
    足三里4840双穴
    三阴交4830双穴
    患处5250
    第3天支沟4830双穴
    天枢5450双穴
    患处5250
    第4天中极5460单穴
    膀胱俞5450双穴
    患处5250
    第5天膈俞5450双穴
    命门5460单穴
    患处5250
    第6天肾俞5460双穴
    太溪4830双穴
    患处5250
  • 【艾灸体会】

    艾灸治疗本症具有一定的疗效,具有疏通气血,营养肌肤的作用,配合其他疗法,疗效更为明显。本症患者要注意饮食起居,积极治疗原发病,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,要注意科学用药。
  • 首页|
  • 品牌简介 |
  • 特色技术|
  • 专家在线
jdf-icon

中华老艾堂艾灸加盟中心版权所有

全国服务热线:400-008-6909 微信:laoaitang

地址:中国郑州文化路南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