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【概述】
肌肤疼痛,又称为肌痹、痿痹、脾痹等。是指周身肌肉疼痛无力,痠楚不仁,影响活动,兼见皮肤红斑水肿的症状。多由风寒湿热毒邪浸淫肌肤,消烁肌肉,闭阻经脉引起。
《素问•长刺节论》:“病在肌肤,肌肤尽痛,名曰肌痹,伤于寒湿。”相当于西医的皮肌炎。
-
【症状】
(l)热毒炽盛:肌肤疼痛无力,壮热恶寒,颜面、眼睑红肿,关节疼痛。伴有高热,烦躁,口苦咽干。舌红绛,苔黄,脉洪数。
(2)脾肾阳虚:肌肉萎缩,关节疼痛,形体消瘦,肢端皮肤发绀发凉,活动受限,伴有纳少乏力,腹冷便溏,心悸气短,甚而呼吸困难,饮食难下。舌淡胖,苔薄,脉沉细无力。
(3)心脾两虚:四肢肌肉疼痛无力,皮损黯红。伴有心悸健忘,气短懒言,食少纳呆,腹胀便溏,面黄肌瘦。舌淡苔少,脉细。
-
【病因分析与鉴别】
(l)心脾两虚肌肤疼痛与脾肾阳虚肌肤疼痛:二者均为本虚。前者为心脾俱虚,故而肌肤筋脉失养,导致肌肤疼痛,痠软无力,常伴有心慌气短,面黄消瘦,食少纳呆便溏。后者为脾肾阳虚,先天与后天之本均不足,导致风寒湿邪有机可乘,使脉络受阻,气血瘀滞,表现为肌肉萎缩,肢端皮肤发绀发凉。
(2)肌肤疼痛与皮痹:皮痹又称为硬皮病,表现为皮肤萎缩,有蜡样光泽,韧硬不能捏起,无眼睑紫红色斑块丘疹,亦无明显肌肤疼痛。
-
【艾灸取穴】
灸序 | 穴位名 | 参考温度(℃) | 参考时间(分钟) | 备注 |
第1天 | 中脘 | 54 | 50 | 单穴 |
足三里 | 48 | 40 | 双穴 |
神阙 | 54 | 60 | 单穴 |
第2天 | 期门 | 52 | 40 | 双穴 |
太冲 | 48 | 30 | 双穴 |
神阙 | 54 | 60 | 单穴 |
第3天 | 肾俞 | 54 | 60 | 双穴 |
太溪 | 48 | 30 | 双穴 |
神阙 | 54 | 60 | 单穴 |
第4天 | 膈俞 | 54 | 50 | 双穴 |
血海 | 48 | 30 | 双穴 |
神阙 | 54 | 60 | 单穴 |
第5天 | 大椎 | 52 | 40 | 单穴 |
曲池 | 48 | 30 | 双穴 |
合谷 | 48 | 30 | 双穴 |
神阙 | 54 | 60 | 单穴 |
第6天 | 肩井 | 50 | 30 | 双穴 |
肩髎 | 52 | 40 | 双穴 |
外关 | 48 | 30 | 双穴 |
神阙 | 54 | 60 | 单穴 |
第7天 | 环跳 | 48 | 30 | 双穴 |
曲池 | 48 | 30 | 双穴 |
申脉 | 48 | 30 | 双穴 |
神阙 | 54 | 60 | 单穴 |
-
【艾灸体会】
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。患者平时应注意局部保嗳,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