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灸如何治疗脐湿脐疮

  • 【概述】

    脐带脱落前后,脐部湿润浸淫久而不干,称为脐湿,在《颅囱经》中脐湿称“脐中不干”。脐疮是指小儿脐带脱落前,脐部为邪毒感染红肿热痛,或有脓水溢出。若脐周红肿,发生于脐带脱落后,则称为落脐疮。
    严格来讲,本症初起脐部湿润浸淫之时.可称为脐湿,而脐周红肿热痛成脓之时,方可称为脐疮。此为一个疾病的两个阶段中不同证候的表现。
   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新生儿脐炎,并为新生儿硬肿症的常见并发症之一。
  • 【症状】

    (l)湿热浸淫:脐带脱落以后,脐部创面湿润,浸渍不干,或略见红肿。
    (2)热毒壅结:脐部红肿热痛,甚则糜烂,化脓水流溢。
    (3)毒热内盛:脐部红肿热痛,化腐成脓,甚则糜烂,常伴见壮热,烦急,啼哭,口干,唇红,舌红苔黄厚,指纹紫滞。
    (4)气血不足:脐部溃烂,脓血外溢,久不收口,脐周色黯或紫红,伴见低热,面色萎黄,汗出,腹胀。不欲吮乳,舌淡红,或黯红,苔少,指纹淡红。
  • 【病因分析与鉴别】

    (l)湿热浸淫脐湿与热毒壅结脐湿:因为此两者是一个疾病的两个不同阶段,前者为后者的初起阶段,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发展和进一步加重。两者都是由断脐后护理不当所致。湿热浸淫为水湿或尿湿浸谈,见脐部创面湿润,浸渍不干。热毒壅结为水湿、邪毒相聚,气血凝滞,化瘀生腐,常见脐部红、肿、热、痛,甚则糜烂,脓水外溢。
    (2)脐疮的发生乃因断脐之后,洗浴时不慎,致脐伤湿,或水进入脐中,或因脐带护理不当,致脐带被衣服磨擦,或暴力牵拉而过早脘落,使水湿邪毒侵入,或因尿布湿溃,久渍脐部,致使脐湿润不干,湿邪蕴毒,壅滞脐周,化热生腐而致脐疮。毒热内盛与气血不足一为实证,一为虚证。实者,脐周红肿热痛,壮热,唇红,舌红等为实热之征;虚者,脐周紫黯,久不收口又面黄汗出,食少纳呆,舌淡等皆为气血不足的症状。
  • 【艾灸取穴】

   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(℃)参考时间(分钟)备注
    第1天天枢4850双穴
    气海4860单穴
    委中4830双穴
    第2天中脘4850单穴
    足三里4840双穴
    三阴交4830双穴
    第3天大椎4840单穴
    曲池4830双穴
    鱼际4830双穴
    注:隔两层以上衣服灸,夏天施灸,也必须隔两层以上布灸,温度46~48度即可
  • 【艾灸体会】

    脐湿脐疮多采用脐部的外治疗法,新生儿断脐后,应注意脐部残端的保护,防止尿便及洗浴浸渍,保持清洁干澡,脐部残端让其自然脱落。保持内衣和尿布的清洁、干燥、柔软,如有污染,及时更换。脐部换药时要注意局部的消毒,若有干痴形成,切不可强剥,以免发生出血和伤及肉芽,防止脐疮脓液外溢污染健康皮肤.造成其他感染。
  • 首页|
  • 品牌简介 |
  • 特色技术|
  • 专家在线
jdf-icon

中华老艾堂艾灸加盟中心版权所有

全国服务热线:400-008-6909 微信:laoaitang

地址:中国郑州文化路南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