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【概述】
-
鼻出血又称鼻衄,既可由鼻腔本身病变引起,也可由鼻周乃至全身性病变引起;出血部位大多数在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。其常见的原因包括局部黏膜糜烂,鼻中隔偏曲、鼻咽癌及高血压、动脉硬化症、肾炎、血液系统疾病等。中医认为的鼻衄发生多与肺卫受邪有关。外感风热,胃有积热,或阴虚火旺,邪热虚火上迫鼻道,致妄行之血渗于脉外而成鼻衄。
-
【发病部位】
-
(1)儿童鼻出血几乎全部发生在鼻腔前部
-
(2)青年人虽以鼻腔前部出血多见,但也有少数严重的出血发生在鼻腔后部
-
(3)中老年人的鼻出血,常与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,出血部位见于鼻腔后部
-
【症状】
-
主要症状为鼻中出血,伴有发热、咳嗽、口干、头痛、舌红脉数者为肺经有热;兼见烦热、口渴引饮、口臭、便秘,苔黄脉洪数者为胃经有热;若见颧红、口干、食欲减退、精神不振、脉细数无力者,为阴虚火旺者所致。
-
【艾灸取穴】
-
灸序 | 穴位名 | 参考温度(℃) | 参考时间(分钟) | 备注 |
第1天 | 肺俞 | 54 | 50 | 双穴 |
合谷 | 48 | 40 | 双穴 |
上星 | 54 | 60 | 单穴 |
神阙 | 54 | 60 | 单穴 |
第2天 | 脾俞 | 54 | 60 | 双穴 |
隐白 | 48 | 30 | 双穴 |
中极 | 54 | 60 | 单穴 |
神阙 | 54 | 60 | 单穴 |
第3天 | 期门 | 54 | 60 | 双穴 |
太冲 | 48 | 30 | 双穴 |
神阙 | 54 | 60 | 单穴 |
-
【注意事项】
-
(1)艾灸配合中药甘草炮姜对单纯性鼻出血有效
-
(2)血止后应查明病因,积极治疗原发病
-
(3)出血 大时应及时去医院止血,以防止出血过多造成不良后果
-
(4)治疗期间忌辛辣香燥之品